佛密诸事

第七章:释迦牟尼四十九禅修录(节录十日)

时间:2017-1-14 7:19:29  作者:网络管理员  来源:本站发布  查看:37159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第七章:释迦牟尼四十九禅修录(节录十日)第七章:释迦牟尼四十九禅修录(节录十日)四十九禅是佛祖释迦牟尼经过了六年的苦行修后未得正果,最后四十九禅定法开悟而得圆通。这四十九禅是每天昼夜不断地禅练,有七种坐势、七种手印、七种观想、七种咒语、七种感悟、七种禅眠、最后是七种神通。释祖在菩...

第七章:释迦牟尼四十九禅修录(节录十日)


第七章:释迦牟尼四十九禅修录(节录十日)


四十九禅是佛祖释迦牟尼经过了六年的苦行修后未得正果,最后四十九禅定法开悟而得圆通。这四十九禅是每天昼夜不断地禅练,有七种坐势、七种手印、七种观想、七种咒语、七种感悟、七种禅眠、最后是七种神通。


释祖在菩提树下禅练时,四十九天得开悟,他悟出了四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的真谛,洞观全宇。他是怎样入定的呢?禅定四十九天的经历和坐势、手印、观想、咒语、感悟、禅眠、神通,释祖从未外传过,但后来在许多法门中有释祖四十九禅定的内容,只是释祖渗透的,不是正式的演讲。释祖从来没有讲过四十九禅定的经过。今天要讲这四十九禅定,众生要理解传授的重大意义,只能心领神会罢了。


四十九禅,每一个禅法都是一个重要的法门。二十五圆通都是佛祖弟子的修法,所有法都是弟子的体会,未得正法皆成罗汉、菩萨,很少成佛。现在传授给众生,众生将怎么办?众生要什么东西,众生想想,有什么能比得到此禅法更为重要呢?人的一切的一切都要扔掉,连肉体都不要,七情六欲要它干什么,不扔掉能超凡吗?


    释迦牟尼是怎样将此法传给我们的?这一点不要怀疑。我们得到的当时是有来由的。


现在讲第一天的情况:





第一日


释迦牟尼第一天坐在树下是上午九点钟,日光充足明亮,但有云彩,是有云的天气,可以说是少云的天气。释祖刚刚吃完斋饭,坐姿入定。释祖一闭目,一道金光射入释祖的身躯,顿时手印莲花盛开,金光四射,从莲花中飞出无数个火花,十分耀眼。释祖这时从双耳喷出一束光,接着涌出光环,由小到大向空间流散,一种悦耳的咒语在空中回响,咒曰:“萨乌婆啰,击克逗扎密嗦……”。此咒的含义是:我求助于古佛的智慧,擦亮我的双目,叫我看见宇宙中的痛苦,宇宙中不平等的真谛。这咒语不断在佛祖周身回荡、喧响。释祖看见了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所受的煎熬,生生死死不断地轮回……。直道第二天黎明,在百鸟欢唱中出定,清醒后长叹了一声:“众生苦啊!”





第二日


又是上午九点许,释祖大口地吞食着自身的津液,觉得周身轻安,在菩提树下修禅。他的双腿坐盘,是双盘,两足搭在两腿上,足心朝上,很平稳。他的双手由于昨日打印而有些疲劳,便很自然放在大腿上,身体是那样笔直,身体松的连一点力气都没有。一闭目周身像流水一样的疏疏麻感,是那样的舒服轻快。顿时,从手心足心头顶放射出五彩光,头是红光红彩,右足是绿光绿彩,左足是紫光紫彩,右手是白光白彩,左手是兰光兰彩,一直射向遥远的宇宙。五体朝天,在五彩光茫中,有一佛出现在他的面前,慢慢悬空而起,站在释祖的头顶,含笑自如,不一会那佛唸起了咒来,咒曰:“哒米萨钵,古兰发陀……”,此佛不断地唸咒,也盘坐同释祖的手印一样。此咒的含义是:众生之苦,从何而来?释祖全神贯注的观想此佛,不多时佛全身放光,释祖消失在光中。次日黎明时出定,释祖说:“众生欲重,那一(难以)解脱”。





第三日


释祖站起身,俯首沉思,迈着方步绕着菩提树走着,走了四十九圈,他又坐下进入禅定。这时,他的双腿足心相对,自然五足指相触,两手指四指并,右手在下,左手在上,两拇指相触(左手四指并,手背落在右手心)。


释祖这个手印叫佛心印,两手相托,意思是将那颗佛的大悲心用手托起,托起众生无数的苦难都装在这颗心上。所以禅时必须悲苦众生的苦,心是那样的悲切慈善。释祖将手为立手,贴于胸腹后,悲心大起,释祖便慢慢将手平端,手心朝下,这颗真心放着十彩光颜,越照越远,照遍十方世界,在宇宙的光彩中释祖听到了异国的音响,啊,一首咒语传来,咒曰:“阿陀哇陀……”。在十彩光颜的境界中,释祖手印中的那颗如珠的心飞旋,变成千百万颗心在整个宇宙中飞转。释祖见到了那么多的众生死而又生,由生到死的苦难情况,他明白了这都是众生自性所为,受到无明妄想的侵害。释祖见到了众生的生死轮回,入苦海皆是由无明妄想而造业,他觉悟了,从禅定中走了出来,大喊一声:“我要救众生之苦”。





第四日


释祖出定后,睁开双目,他苦思了一下,他想是众生在轮回中的苦难太多了,但众生皆执迷不悟,仍然在欲界中奔流不息的轮回,继续造业。他坐下休息一会,对着太阳光辉频频自问,我该如何拯救众生呢?释祖又进入了禅定,也是上午九点钟,这时日光十分充沛,是坐跪,有点前倾状。为什么释祖要坐跪呢?坐跪又有什么益处呢?释祖十分怜悯众生之苦,其苦之根皆为恶业所为,坐跪是为了让众生忏悔,他以坐跪的身姿去影响众生改恶从善,坐跪又能使身体忘性大减,有利于以后的修持。其益处是易于放松入定。由于手印是悔悟之状,如自责自己样子,右手直手五指朝上,左手在右手之下手心朝上,五指指右。释祖渐渐入定后,他的身体有几次大动,这时大地在颤抖了,如地震一样,释祖双足心喷出两个火球,围绕释祖的头部飞旋。释祖这时闻到一种异香,是那样的轻飘甜逸,整个异香住留在他的禅定时刻。然后又有悦耳的声音由远至近传来,是天国的咒语,咒曰:“阿耶黎……”,这段咒语的意思是:众生只能用自性圆明,才能悟得正果,得以自性解脱。释祖进入禅定于午夜时刻,有数万颗星从遥远的太空中接连不断地从他的眼前流过,他把每一个星体的形状都一一记着,有亮明星体,有水珠星体,有蓝色星体,有火焰星体,有葱绿星体……。


释祖的眼前闪现一光佛,是一智慧光佛坐在莲台上,手结风火印,即一手上指天,一手下指地,口中吐着露气如白链,此光佛用手指画着释祖。许久,到了黎明,释祖出定,目未睁又语一句:“众生可救,必入正道”。


  


第五日


释祖又是黎明出禅,这时太阳十分耀眼,他揉揉眼睛站起身,饮了一口清水又吞咽了几口津液,围绕树漫步沉思,他已辟谷,但精神很旺盛,又哼了几句咒语。至九点钟,释祖觉得头部微微发晕,于是坐下又进入禅定。这次禅定与前次禅定不同,释祖先坐盘,但没有依着他的禅坐势,渐渐双腿摆动了几下,却分盘了。他的左腿向前伸直,又倦了起来,安然进入禅眠。初释祖觉身火热,眼前金光一片,在金光中有数不清的红花,一闪一闪地跳动。顿时,整个宇宙声音皆无,甚至他的心跳都停止了,他好像进入一个无我的境地。他没有知觉,逐渐到有觉,感到舒适、愉快,超越了两性的快感(是超凡的一种超欲感)。接着是一种空寂后的一种悦耳声,又是一手动听的咒语:“伟达适罗……”。其咒内含是:从迷中走出,从悟中清醒,是可以征服一切的。释祖无我,一股火光从他的百会穴冲出,是谁呢?是他自己到宇宙中遨游,他到过这么多的星体,见到这么多奇形怪状的众生。直到次日黎明,释祖回到身体,从禅眠中出来,他说:“天我地我,谁为尊者”。


  


第六日


释祖从禅定中走出来,他举起双手空洗面三次起身。这个园子很雅静,连草虫鸣(叫)都没有,树叶因风静而不动,但此园很舒爽。释祖遥望蓝天许久,心情轻快而沉重。到九点钟时,又坐于树下进入禅定。释祖结印后,时有光束从手心中射出,从指尖飞出光环,向空间飞旋。这时释祖身体轻飘上浮飞向很高很远的世界。这里是一片光明,到处是光的花朵,那音乐雅韵,轻快欢乐,他所见的生命均如人形,其颜温和音温轻缓,有通心知觉。此时有一佛高大无比,详述其国土极乐于西方。释祖跟着此佛绕此国土周游观光,所见此国快乐无比。释祖将所见所闻一一记于心中,赞美不止。后,又有一小童对他唱一首咒曲,其声悠扬明快,释祖一一记下,咒曲:“阿弥陀,阿弥陀,陀弥阿,无量光子,无量光子,……”。其意是:美好的国土,其乐无比,光明一片,处处欢欣,离苦得乐,西方有乐。释迦佛祖飘然归来,观想此佛站于头顶,身放七色光彩,数时佛离。释祖出定语:“甚喜!众生有救,去此国土,离苦得乐”。





第七日


释祖从禅定中走来已经是第七天了,他十分欣慰终于见到了宇宙中另一个世界,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,见到了阿弥陀佛。他清楚地知道,这个佛土的尊者是阿弥陀佛,他是光的的代表和光的总称。自无量劫以来就有阿弥陀佛,这个世界的众生没有苦,将来一切众生都能到这片乐土中去,解除一切烦恼,但是到这个国土必须是超凡的众生。释祖站起身,心情十分欢乐,他回顾着阿弥陀国庄严的情景,一边绕着树漫步四十九圈,然后再探索一下极乐世界的情况,又坐下进入了禅定。进入禅定后,头先晕了一下,像睡眠一样安定地坐着。这次坐着很奇怪,他没有坐盘,臀部着地之后,两腿屈膝,两小腿立。两手结大吉印,两膝侧相贴,足部分开,左足左,右足右。释祖进入禅定后他想到了极乐世界去,未能如愿。他感到他由肉体游出,飘然地进入一个境地中,那空间是那样祥和,慢飘飘落在一个楼阁中。楼阁中有七个坐像,如梦一般,他见到了每尊坐像都是很熟悉的故人,每尊坐像都活生生的,很有礼貌地向他点头。第一位坐像转动了两眼,那两眼球象火球一样,转转眨眨,好半天才停止,释祖双手合十向他举礼,他向释祖说:“明心见性”,然后严然不动。释祖走到第二尊坐像前,见到两个大耳朵的像,那耳朵象两扇门似的煽动,不停地动啊,好半天才停止,释祖又双手合十向他举礼,坐像说:“真心闻性”。释祖走到第三尊坐像前,这个坐像是个大鼻子的坐像,见到坐像的鼻子上下不停地抽动,好半天才停止,坐像说:“明心嗅性”。释祖走到第四尊坐像前,是一个伸舌像,那舌头伸得老长老长,上下卷动,好半天才停止,释祖向他双手合十举礼,坐像说:“真心味性”。释祖向第五尊坐像走去,那坐像站了起来,用双手击打自己的身躯,大(打)了好半天才停,然后说:“触性可明”。释祖到了第六尊坐像前,坐像不停地转动着脑袋,这时,释祖觉得自己的思维里光明一片,那光时明时暗,好半天才停止,这个动作消失后,那坐像说:“如来性来了”。到第七尊像前,释祖很吃惊,这尊像是释祖自己,啊!我,释祖见自己闭着目,手里拿着一牌,上面写着:“为我独尊,我是佛祖”。释祖猛然走进坐像中去,不一会那六位坐像齐声道:“欢迎佛祖入座”,便同唱一咒语:“阿尼禅大……”。次日黎明,释祖从禅定中出来,说了一语:“唯我独尊”。





第八日


次日黎明,释祖坐于树下没有起身,回忆那六像七佛,包括自己在内是七尊,而六尊之像的动作皆暗示眼耳鼻身意的六根,如六根清净必成正果。释祖思索了很长的时间,为求真谛释祖又于九时进入了禅定。释祖入禅十分迅速,他趺跏而坐顿时觉得从十指射出五彩光,足心如火,头顶一古佛坐于莲花之上悬浮。在禅定中释祖觉得周身滚烫,眼前一片光明,有一条龙的彩虹飞旋。那彩虹上坐着一女性装束,那异常的风姿是那样的美丽,她向释祖温柔的含羞的笑着,那动人的双眼向释祖暗送秋波,挚情挚爱。释祖见到女子只是瞧了一眼,美女没有打动他的心,他所见的不是美女,而是广阔的虚空,那是明亮浩大无比的空间,象是把宇宙包容在自己的身中。释祖见到了自性,是包容宇宙的自性。那一片光明和那条彩虹渐渐地消失了,而那美女也不见了。他见到了真性的光明,在心明见到了浩大的自性光。释祖禅定于自性之中,不被境(的变化而有)所转念。当美女消失后又飞旋(出)一条金色的龙,刹那间变成一座巨大的金宫殿,至高宝座放射出万道光芒,一群重臣迎接君主入座,群臣呼唤着喜达多(释祖的名字)的名字。释祖听而无闻,他所闻到的是空明中的闻性,闻到了光明圆融空明的自性。释祖在金殿上消失之后,那明心更广速了,他闻到了自性圆明妙觉,一切都是空的。因为是光明便没有物像所在。释祖在黎明中出了禅定,没有说话,解印之后就恢复了物质的娑婆世界,又叹息默想:“自性难寻”。





第九日


这处出来一阵击打的古教的音乐,习习传到耳朵里,释祖感到耳根依然有声音,不然何能听到呢?释祖站起身来又绕树转了四十九圈,他又闭目寻求那声响。这时正是九点钟,释祖跪着继续打禅印,意为端起营救众生之任。释祖所结之印是如此沉重,宛如整个宇宙落于他的手中。释祖渐渐地听不见那古教的音响,一个无音空虚顿时出现,静虚中又出现一片光点,象飞球一样越来越多,一点、两点、三点、四点、……、百点、千点、万点……,刹时间连成一片,变成光明一片,这时,一种哀鸣呻吟声音传来,释祖闻性开了,他闻到了婆娑世界的痛苦,那凄凉的音调述说着八种苦难,他又一次悟到人间之苦众生之难。释祖是那样大慈大悲,他所闻到的众生之苦用何解脱呢?这声音全然消失,那片金光渐渐变成一个亮点,又万点变成千点,逐渐减少,最后是空虚茫茫一片,是那么静虚,一切都是空的,连释祖也不存在了,直到黎明释祖出定,揉揉眼睛说:“从(众)生苦啊!闻见俱在”。








第十日


释祖从禅定中归来,他觉得自身耳朵比以前有了变化,一忽儿听到树叶上的小虫啃着树叶的声音,又能听到地中的虫子肯(啃)土的声音和灰尘落地的声音。如果心想听到海浪的声音便立即听得到海涛声,甚至远处的楼阁中的女人说话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。释祖在树下测试了几次之后便立即站起身来,绕着树又转了四十九圈。这时,又到了九点钟整,并又开始坐盘,他由于辟谷很久,身体消瘦了,但精神饱满,他继续打着手印进入了禅定。释祖这一修法虽说简单但很不容易,禅定后那宇宙精华和精气通过手心、足心进入身体,躯体发光,顿时,释祖悬空了起来,他向远处漂游,只听到耳边的声响,一刹那间落到另一个幽谷之中,那里有豺狼虎豹熊蛇鸟鹤……,所有的真异凶残的动物,释祖正落于牠们中间,吼叫声残残入耳,他没有恐惧,十分镇定。尽管百兽如此的凶恶,也不敢进攻释祖,因为释祖的定力使百兽皆服。不一会,百兽的恐惧皆无踪影,一个老者赤身露背,手执一木枝坦诚地站在释祖的面前,训示道:“苦有根因,十二因缘所定,如苦破除因缘,一切得以解脱”。释祖听到说话声一惊,睁目时老者踪影皆无,只听到空中云朵站着一老者说:“佛祖有道”。释祖逐随老者飘游而去,当听到风声忽忽落地时却坐在菩提树下,他从定醒来已是黎明。


释祖四十九禅修录现节录十日禅修,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由于释祖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变成经书,后由他传给几个亲传弟子,那几个弟子将释祖的四十九禅修录记之。(宋世鹏:我得之于1996年1月,是由他的亲传弟子传于我,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众生了解释祖禅修的经过,得以成正果。)

相关评论
评论者:      验证码:  点击获取验证码
QQ交流群宋世鹏宇宙信息网 524705991    购书请联系QQ(869831918,78122398); 高星海手机:15164263867
京ICP备12009704号-2 周建刚手机:13521850631 
京ICP备12009704号
    京ICP备12009704号
Powered by OTCMS V2.91